投資存股筆記《廣達2382科技代工龍頭股》股利穩定發放, 股價穩健循環!

廣達在台灣建置新的廠區一定是兼顧製造與研發,尤其以研發為主,因此近期除了考量美中貿易戰,將輸美高階產品移回台灣製造,配合AI實驗室的研發需求,也要在台灣找適當地點設置,廣徵人才。

林百里強調,AI一定選最有商機的項目研發,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家庭用消費品是現階段的重點。2019年雲端市場不會變化太大,仍是高成長的項目;現階段鎖定高階市場,將生產程序優化,鼓勵智慧製造。他強調,要力推人工智慧,做好機器手臂與人工比例的適當配置,也要有工程師寫出好的程式,做出好的管理。看好AI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相關個股筆記:
仁寶, 緯創, 廣達

前10大股東, 取自公司年報的公開資料:

心得:

  • 2022/01/03 股價 72.1, 梁次震表示:”2023年不是很好的一年,我所聽到的訊息,利息需要平穩一段時間,讓通膨被壓下來,美國FED利率才會降下來,降息才有機會讓經濟慢慢復甦。我預估利率穩定後1年多,才會恢復之前的狀況,也許是2024年某個時間點才會出現。”, 等看看之後有沒有好價格可以建倉, 觀望
  • 2022/10/16 股價 72.5, 美元升息且通膨, 需求放緩, 股價開始下跌, 但觀察月K線圖, K值低於10的時候適合長線布局, 跟國泰金這兩檔股票目前算是台股內很規律的個股, 一個金融龍頭一個是科技代工頭, 觀望

    讚! 拿下美國通用集團自駕車載電腦(ADAS Domain Controller)訂單,並且是與通用集團聯合開發,也就是所謂的JDM/ODM的模式,訂單時間4年、共計約1400萬套,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廣達平均每年訂單量都有350萬台左右。

  • 2022/01/07 股價 95.8, 高點, 觀望
  • 2021/04/01 股價 104, 波段最高點, 觀望
  • 2020/10/30 股價 72.1, 觀望
  • 2020/07/31 股價 81.8, 波段高點, 除權息前一交易日, 觀望
  • 2020/05/04 股價 64.1, 股災跌的都漲回來了, 觀望
  • 2020/03/30 股價 59.6, 廣達去年每股純益4.14元, 預計配發3.7元現金股利, 殖利率約6.2%, 觀望
  • 2020/03/19 股價 50.7, 股災大跌, 觀望
  • 2020/02/07 股價 63.2元, 廣達穩守兆元大關,2019 全年營收近 1.03 兆, 年增 0.2%表示跟去年差不多, 所以就要看營業利益率之類的, 才能知道獲利如何, 基本上廣達就是代工廠裡面相對技術與經營都不錯的穩健公司, 股價會大波段循環, 觀望!
  • 2019/08/29 股價 55.5元, 股價回來一點, 但仍貼息, 7/29的除息參考價58元, 觀望!
  • 2019/07/16 股價 61.9元, 股價波段高點, 觀望!
  • 2019/05/27 股價 55.6元, 股價波段低點, 觀望!
  • 2019/04/01 股價 58.4元, 之前買一點點, 就一直漲到現在, 廣達EPS 3.92元, 較2017年的3.73元略增, 擬配3.55元現金, 殖利率約6%, 觀望!
  • 2018/10/23 股價 48.00元, 股價處於低點! 可考慮布局, 歷年EPS與股利如下圖:

專訪/廣達謹慎總舵手 梁次震談ODM大勢:成長要等2024

李立達/專訪 2023-01-03
2022下半年急凍,2023年是否回暖?全球最大NB ODM廠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接受DIGITIMES電子時報專訪時表示,2023年下半「理論上」會好一點,真正回溫要看美國聯準會(FED)何時降息,也許在2024年的某個時間點,加上有眾多變數,他提出預警,對2023年需保守因應。

廣達是全球NB ODM龍頭,也是最大白牌伺服器廠,近年跨足智慧醫療、汽車電子等領域有成,其中車用市場,在歐、美、日都有客戶。廣達在法說會指出,汽車電子將是廣達繼NB及伺服器後的第三隻腳。廣達匯集客戶資訊,而總舵手梁次震對產業的看法,更是重量級的參考資訊。

梁次震與董事長林百里創立廣達,迄今34年合作無間,打造出兆元集團。林百里負責研發與公司營運方向,梁次震負責業務營運。歷經多年波動變化,梁次震對產業脈動敏銳度極高,他發言向來謹慎,然在專訪時多次表達對2023年態度保守,也透露2023年產業前景恐難樂觀。

梁次震指出,若以NB來看,2023年第1季會再衰退,第2季期待能持平,第3季不確定能否維持,若與2022年下半相較,不再往下掉已經很好了,即使像2022年下半也沒有很好。至於伺服器會成長,然要成長更快,雲服務商要能獲利,才會再擴大投資,還是要回到經濟因素。

另一個傷腦筋的議題,是中美之間的角力日趨白熱化。伺服器與汽車都已分散生產,然過去聞風不動的NB供應鏈,也面臨分散壓力。梁次震指出,NB組裝需要人力,關鍵在薪資,現在眾人看好的越南似乎最適合,然這樣的薪資水準能維持幾年?ODM還有幾年好過?

梁次震指出,因應中美之間,客戶為了分散風險,想了很多「怪招」,但能否有用還不知道,現在市況不好,工廠分散設立後,客戶也不會保證給單,屆時還是要各憑本事,只能說ODM廠的壓力都變大,加上景氣不佳,需審慎經營。以下是DIGITIMES電子時報的專訪摘要。

問:2022年下半NB慘澹,大家寄望2023年下半會恢復,您認為呢?
答:2022年算是無妄之災,之前已有通膨,大家原本還可以承受,美國財政部長Janet Yellen、FED主席Jerome Powell也都認為在可控範圍內,沒想到俄烏戰爭引爆,這就慘了。事實上,從2月以來,有很多不想看到的狀況出現,而且即使預測得到,也無力改變。

至於2023年下半,理論上會好一點,但不會恢復到2021年的水準。2021年的聖誕節還不錯,即使當時已經有通膨,2023年下半可能會比2022年下半好一點。恢復到如此,也沒有很好,只不過,不衰退已經很高興了。

2023年第1季可能還會掉,第2季能夠持平,或許第3季維持,不會再往下掉,這樣就很好了。這些都跟大家口袋裡有沒有錢相關,如果通貨膨脹,能源價格降不下來,就會是問題。最近美國、日本等地還有大雪,民眾想的是要如何先填飽肚子,生存下去。

此外,現在戰爭還在延續,影響仍在,即使沒有其他新添的狀況,也只能維持現在這樣子,但只是維持現狀就很累了。當時歐洲國家很直覺地抵制俄羅斯,沒想到俄羅斯說不賣石油,除非用盧布買,倒打歐洲一耙。其實這就像打架,幫著去打別人,別人一定也會反抗。

2023年不是很好的一年,我所聽到的訊息,利息需要平穩一段時間,讓通膨被壓下來,美國FED利率才會降下來,降息才有機會讓經濟慢慢復甦。我預估利率穩定後1年多,才會恢復之前的狀況,也許是2024年某個時間點才會出現。

問:伺服器比較穩定,2023年成長可期?
答:目前看來還不錯,比起其他產業應該會成長,然伺服器要成長更快,要看經濟好轉的時間點,雲服務商必須要獲利,才有辦法繼續大量投資,不論如何,人對資料的需求會愈來愈大,且速度會愈來愈快。

不過,資料中心伺服器發展的另一個隱憂是能源。因為資料中心吃很多電,產生很多熱,還需要用冷氣把它排掉,即便用浸沒式散熱,也有熱需要散掉。

一切還是要等利息穩了,就會復甦,不然大家想說,不要做那麼多生意,有錢存起來就好,人是這麼想,企業也可能會這麼想。除非你的生意獲利能夠比利率高,現在企業借款利率達4.75%,有些企業會覺得不要動腦筋,錢先放著,整個經濟活動也就降下來了。

問:消費電子不行,汽車電子需求仍然強勁,廣達看法是?
答:過去消費電子,每個人買一個單一device(裝置),但是一部車子,就有很多device,不論是雷達、顯示器或自駕系統,汽車每年銷售量大概1億輛,會有很大量device,直覺來想,電子控制元件(ECU)都需要運算效能,尤其是自駕車,效能要更強。

除非是多年以後,設計愈來愈簡化,隨著晶片功能愈來愈強大,或把已知的經驗放在晶片內,比如,AI初期要有功能完整的AI架構,然一旦透過很多資料,先做好分析,放在車內用推論功能去做,就可簡化,否則每輛車都用複雜的運算架構,成本太高,負擔也過重。在汽車電子領域,我們希望能多方面進行,不只ECU,也花很多精神做相關的產品。

問:廣達目前進展如何,預估何時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布局投資會回收?
答:我們還在努力中,回收期不曉得。汽車ECU會耗很多研發與工程資源,且每個廠商都有自己的方法,除了硬體,還有軟體,且客戶都有好幾款車,另外,目前也不知道汽車銷售的量,與生命週期有多長,我知道比PC久,但實際有多久?此外,汽車相關設計要很小心,一個控制不好,就會出大問題。

現在通常是我們去接觸車廠或Teir 1供應商,但有時候不知道要怎麼跑才對,因為中國的優勢也建立起來,從電池開始,現在美國打半導體,中國拚命做14奈米以上的晶片,汽車大部分要的都是這樣的晶片,可以耐高電壓與電流。

此外,ECU與電動車息息相關,有時候在想,電動車的命運是否能順遂?因為全球缺電,在碳排放限制下,會有用電問題,還有石油價格上漲,能源變貴,前陣子瑞士就傳出不准電動車上路,因為電不夠,要確保民生用電,畢竟不開電動車,還有燃油車可用。

問:您提到中美情況,所以對車來說,也要分中國與非中國市場嗎?
答:基本上是如此,若在中國市場與當地廠商競爭,相對辛苦,因為中國企業會很努力把價格壓低,有很多檯面上或檯面下的做法,歐美就相對合理,我們就正規去做,中國廠商有很多種方法,不然他們怎麼能夠這麼快就超車Tesla?

問:您看中美之間會如何發展?
答:現在不純然是貿易戰了。好多種戰。我想爭端很難解決,但還是衷心盼望能夠解決。過去大家講全球化,現在也束之高閣。

問:因應中美之間對立,供應鏈被迫分散,據說,您們客戶要您們去越南設廠?
答:我們還在思考。蓋一座廠,可以很快,但是景氣好轉,不知道要多久。

現在大家都講去越南,尤其是北越,越南北部距離南部很遠,若以中國大陸來比喻,如同廣東省與浙江省的距離,南越人口能否全部支援北越人口呢?如果北越只是有限人口,如果大家的工廠都移過去,業務再增加,越南能否維持長期的人力優勢?

以薪資來說,中國14億人口,薪資都還持續往上,越南只有9,000萬人口,難道不會上去嗎?很多年前,台商很多人去馬來西亞的檳城設廠,我印象很深刻,當時大家去的時候都很高興,以為會過幾年好日子,沒想到,不到3年,大部分都轉去中國設廠。

現在中國薪資上漲的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預估。廣達當時去中國設廠是2000年,想說薪資相對便宜,可以好好過幾年,沒想到20年就變調了,這與政府政策也有關。當時每月人民幣700多元薪資,社會福利不高,現在是人民幣2,000多元,將近4倍。還有五險一金,是每年上漲。

當時匯率1美元兌人民幣8元,現在是6.8~6.9元,薪資即使每年漲,唯一的好處是人多,容易補,現在也很辛苦。廠商在中國找人要透過仲介公司,要找多少人,需要看給仲介公司多少仲介費,以前還算便宜,現在很恐怖,中間的利潤不是幾%,而是幾百%,這是近10年的事情。

問:您們若不去越南設廠,客戶訂單會轉移?
答:要做好溝通。客戶考量的是供應鏈群聚性。如果越南工資沒有升高,到北越確實會便宜,連零組件供應都便宜,然只要工資一抬上去,就不一樣了。客戶也不會跟你簽約說,未來5年的生意都給你做,要各憑本事,客戶把這些(分散生產)都當作沒有成本,所以我們還在思考。客戶其實是要找人多的地方。

問:若找人多的地方,印度會是選項嗎?
答:印度有好處也有壞處,當地沒有足夠的供應鏈建立,此外,文字、語言很多種,階級也有4種,必須要有大投資,才能讓當地政府安心、提供支持,然客戶也沒有給任何承諾。若單純以美國市場來衡量,印度去美國的路程,其實是最遠的。人工省下來,卻比不上運輸成本。

問:若考慮距離,墨西哥是選項嗎?
答:墨西哥跟美國接壤,然兩國也沒有水乳交融,我知道大家都去墨西哥設廠,然美墨之間很難說,曾經也有過奇怪的事情,比如川普要蓋萬里長城,而且規定要在墨西哥製造整車回美國,工資要拉高到跟美國一樣,做零組件還可以,做整車就不行。

至於NB,墨西哥的人工薪資成本跟重慶接近,然沒有供應鏈,NB零組件從外地運來組裝,又怕碰撞,裝箱要算體積,可能走空運,除非是電子零件,雖然也有同業要設廠,也是因應客戶要求。客戶們都有很多怪招,但是能否管用,不知道。

這幾個國家,看起來只有越南適合,討厭的是,能維持多久。重慶現在每小時人工成本約4美元,越南是2美元,但是若以越南薪資上漲速度,增加到跟重慶一樣,沒有很難,(勞工)吵一吵就上去了。

問:分散生產對台商會不會反而是機會?因為不用面對中系供應鏈的價格戰?
答:中國工廠的競爭力確實會降低,因為若工廠設在中國以外國家,能否獲得政府的支援呢?可能會比較少,中國政府為何要拿錢出來去支援另一國家的工業?

問:若分散生產無法改變,如何解決成本與管理問題?智慧製造是解方?
答:就是比較辛苦,非常非常辛苦。智慧製造要看各種情況,比如把製造移到美國,智慧製造就有幫助,但如果把製造移到人工便宜的地方,為何要導入?自動化是很好,但是要看遷移的地點,才能看到它的價值。現在的問題是,要搬到哪裡生產,才可以比較長遠?我還沒有答案。

《電腦設備》廣達擁5G利器 外資喊價100元

2022/10/11 時報資訊 任珮云
廣達(2382)9月營收1207.47億元,月減8.4%、年增47%,連續第4個月營收在千億元之上;廣達今年第3季營收3820.76億元,季增41.3%、年增46.1%;累計今年前三季營收9543.24億元,年增20.7%。外資出具報告給予廣達「表現優於大盤」評等,12個月目標價為100元。

外資法人看好廣達雲端資料中心業務,受惠於5G產業起飛,該項業務也可望突顯長期表現及專業設計know-how。另外,廣達分散客戶策略亦為穩定的獲利表現加分。

在NB方面,廣達今年9月筆電出貨530萬,月增30萬台。9月營收月月減主要是因產品組合不同,其次則是9月筆電平均單價低於上個月所致。廣達今年第3季筆電出貨1560萬台,季增26%。

此外,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廣達拿下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通用的自駕車載電腦JDM(共同開發)/ODM訂單,供應鏈指稱,廣達已經拿下美國通用集團自駕車載電腦(ADAS Domain Controller)訂單,並且是與通用集團聯合開發,也就是所謂的JDM/ODM的模式,訂單時間4年、共計約1400萬套,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廣達平均每年訂單量都有350萬台左右。以疫情前通用集團汽車年出貨量約770萬台,最近兩年因為疫情封城與半導體零組件缺料影響,年出貨量滑落至600萬~620萬台來看,相當於廣達在通用集團車載電腦的滲透率將達5成上下。

廣達Q4 NB出貨看保守,伺服器續看正向

MoneyDJ新聞 2022-10-12 11:27:13 記者 張以忠 報導
廣達(2382)基於第3季基期較高,且景氣不明朗,預期第4季NB出貨季減雙位數幅度,伺服器方面,目前出貨仍屬穩健,客戶需求持續,預期全年出貨雙位數成長目標不變。

廣達9月營收1207.46億元,月減8.43%、年增47.05%,NB出貨550萬台、月增50萬台,營收呈現月減,主因NB單價下滑,以及消費性電子出貨走弱所致,不過第3季NB出貨仍季增約26%。

展望後市,由於第3季基期較高,且景氣不明朗,目前能見度較低,預期第4季NB出貨季減雙位數幅度。

伺服器方面,儘管近期伺服器市場傳出雜音,包括企業資本支出趨於保守,使得品牌伺服器需求下修,以及資料中心方面,也傳出中國資料中心業者拉貨力道放緩訊息,不過廣達以北美資料中心客戶為主,且客戶分散,目前出貨較無受到影響,預期廣達下半年伺服器出貨將優於上半年,全年仍能達到目標的雙位數成長幅度。

2020年8月5日 《科技》大單加持 廣達穩坐全球筆電代工一哥

工商時報─記者翁毓嵐/台北報導
在各品牌廠拉貨力道強勁下,台系主要筆電代工廠在今年第二季出貨表現皆有較第一季大幅的彈升,提前衝上今年出貨高峰期。DIGITIMES Research並預期,台廠中,廣達將在受惠來自台、美、日客戶在Chromebook機款及中高階消費機款新品訂單大增下,進一步拉抬其出貨占比、穩居全球筆電代工一哥寶座。

在客戶急單挹注下,廣達今年第二季筆電出貨展現翻倍季增的強升力道、達1,450萬台高點,公司並看好第三季有來自Chromebook市場需求強勁,樂估第三季筆電出貨還將再較第二季增長。DIGITIMES Research認為,蘋果MacBook新品預計將自第三季底開始出貨,加上北美通路對MacBook舊機款的拉貨力道亦未減弱,預估其單季出貨量將較第二季有逾20萬台以上增長。另一方面,宏碁在第三季可望受惠日本教育標案大增,帶動其Chromebook機款出貨季增達2倍以上,加上其它美系品牌廠的Chromebook出貨也將在下半年增溫,皆將為廣達下半年的筆電出貨挹注相當動能。

至於在其它美系品牌廠部分,DIGITIMES Research預期包括惠普、戴爾繼在第二季受惠市場急性需求,提前進入拉貨高峰後,第三季都將出現季減走勢。相關台系代工廠包括英業達、仁寶及緯創,也皆在第二季筆電出貨量站高後,對第三季出貨量轉趨保守。其中,第二季出貨量高達1,250萬台的仁寶,預期第三季將出現至少1成以上的季減幅度。英業達第二季出貨則來到570萬台高點,預估第三季將回到過往正常旺季水平,但單季出貨量將降至500萬台以下。而第二季出貨量達520萬台的緯創,也估第三季將有5~10%的季減幅度。

2019-08-23 經濟日報 華碩、台灣大、廣達 再奪AI標案

記者謝艾莉、黃晶琳/台北報導
華碩、台灣大、廣達昨(22)日宣布再度攜手合作,取得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AI大數據計算主機建置案」,預計第4季完成,將擴增AI大數據計算能量,提升國家AI競爭力,未來要進軍全球市場。

華碩、台灣大、廣達去年組成台灣人工智慧A Team,完成建置「台灣杉二號」,打造台灣第一座國家級的AI雲端服務平台,2018年11月取得全球超級電腦Top500第20名、全球節能超級電腦Green500第10名佳績,是台灣史上最佳排名紀錄。

台灣大表示,全球AI雲端服務平台商機龐大,三方藉由台灣杉二號成功建置經驗,未來以AI國家隊陣容扮演建置AI雲端服務的重要推手,將國家自有的AI雲端軟體技術、伺服器與網路建置服務帶到全世界。

三方此次合作除了擴增台灣杉二號AI與大數據計算處理能量,並強化大數據運算分析、AI訓練與推論計算共通的資料管理平台服務,以滿足產業對AI技術應用需求。

台灣大指出,建置案預計第4季完成,可提供台灣自有的AI機器學習服務,加速各界運用AI相關工具、資源與應用開發。A Team將強化原有系統,並提供資料分析暨AI平台、高效能數據處理暨服務平台、高效能機器學習平台。

華碩、台灣大、廣達長期耕耘AI、雲端服務及資料中心領域,各展所長。此案華碩主要負責機器學習AI工具軟體平台開發,台灣大負責網路資安與資料中心機房規劃,廣達負責CPU/GPU計算主機及儲存設備平台建置。

台灣大積極從電信產業轉型為科技公司,富邦集團暨台灣大董事長蔡明忠期許,台灣大迎接5G商轉,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並與AI結合,融入更多AI、物聯網等新科技。

2019/08/22 廣達再出手 投資日自駕車

工商時報 吳筱雯
廣達自駕車布局鴨子划水,繼與特斯拉合作之後,日本自駕車新創業者Tier IV宣布,廣達對其已投資約900萬美元,雙方將共同開發新款自駕車的心臟ECU(電子控制單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積極推動AI,並制定智慧醫療、智慧移動與智慧製造,為廣達優先投入的三大AI領域,而自駕車正是屬於智慧移動的一環,不過,廣達甚少公開提及在自駕車領域的投入,市場上僅有先前曾傳出,廣達是蘋果曾經的自駕車開發專案的合作夥伴之一。

日本自駕車新創業者Tier IV日前宣布,廣達對其投資10億日圓、也就是約900萬美元,成為其延伸性A輪投資者,雙方將在負責管理自駕車駕駛功能(如轉向、發動機等)的ECU(電子控制單元)加強合作,並為Tier IV新款自駕車打造新的ECU參考模型。

事實上,在廣達掏錢投資Tier IV前,廣達已與Tier IV合作開發的ECU,已經實車上路測試過,這也是促成廣達投資Tier IV的契機。而在Tier IV之外,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也是廣達ECU的客戶之一。

Tier IV為日本新創業者,成立於2015年底,由日本東大教授加藤慎平所創立,成立目的之一便是將自駕車系統「解放」至所有人手中,讓大家都有機會參與研發,並因此與合作夥伴成立Autoware基金會,Tier IV也銷售預載自駕車系統Autoware的桌機與筆電,供各界購買。

Tier IV種子輪即已完成2,800萬美元融資,今年7月完成A輪融資,由保險公司損害保險日本興亞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山葉機車母公司山葉發動機、日本電信業者大廠KDDI、大型土木測量軟體業者Aisan Technology等,共募集1.3億美元。

今年3月Tier IV與Aisan Technology共同打造的自駕車原型機,已經在日本郵便的新東京郵便局,內完成Level 4的自駕車實驗,行駛約1.5公里,日本郵便希望藉由此實驗,早日完成以無人車載送郵件的計畫。

2019-08-14 聯合報 廣達產能回台 「準備好了」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新一輪加徵百分之十關稅將要來臨,四大筆電代工廠已經準備好短期因應措施,將全面改從台灣出貨,若關稅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五,長期措施將遷移部分產能至東南亞,至於上升成本問題,短期將由客戶負擔。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昨天表示,「我一向謹慎,都準備好了」,之前輸美產品在台灣生產已經半年了,他比喻廣達就像是開飯店的,客人要點什麼菜都可以,客戶想要在台灣生產,客人的決定就是我們的決定。林百里說,美國占廣達全部產品的三分之一,筆電從大陸輸美若增加百分之十關稅,對消費品來說是很大的成本,一定要想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他指出,長期來說,東南亞設廠已經評估了,但要等客人決定,一聲令下就可以運作。廣達之前已經向中環購買新的林口廠擴產,來生產伺服器等高單價產品;另外,廣達總部旁仍有一塊三千坪大的停車場,一旦有需要也可以建廠因應。因應下半年旺季,廣達第三季筆電出貨將季增百分之○至五,伺服器出貨全年仍是兩位數成長。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昨天表示,因應百分之十關稅,客戶要求將筆電產能移回台灣桃園平鎮廠,八月開始小量出貨到美國,至年底會一直往上增加,由於台灣的研發與工程師資源都還在,短期從台灣出貨至美國比較有優勢。長期來說,翁宗斌說,美國約占仁寶PC三到四成比重,「仁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都看客戶」。今年底仁寶越南廠就會開始量產個人電腦(PC)產品,因為越南在工資比較有優勢,但仁寶在台灣與越南都可以生產,至於增加的生產成本?他強調,毛利率都已經是「保一總隊了,還要怎麼樣。」由於品牌廠商第二季提前拉貨,仁寶第三季PC產品出貨將個位數季減,非PC產品仍將季增兩位數,至於第四季PC產品進入旺季,出貨量則會雙位數成長。

英業達表示,該公司桃園廠之前就有產能,並占整體筆電產能的百分之十,因應貿易戰可以提升到百分之三十,預期未來幾個月都會移轉產能;至於智慧裝置產品部分產能,則移到馬來西亞生產。

緯創則表示,之前已經把部分筆電產能移到新竹,且陸續擴增產線,若因為百分之十關稅而遷移生產線,成本反而比較高;由於已提前調整產線,足以因應所需,對第三季景氣審慎樂觀。

2019-03-28 經濟日報 廣達擬配3.55元 殖利率6%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廣達(2382)昨(28)日公布去年全年稅後純益達151.18億元,年增5.22%,每股純益3.92元,較2017年的3.73元略增。廣達擬配發3.55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約6.22%。廣達去年前三季稅後純益109.78億元,以此計算,去年第4季稅後純益為41.4億元,季減12.06%,年增14.96%,單季每股純益1.07元,較去年第3季的1.22元衰退,但較2017年同期0.93元增長。

廣達宣布,將配發3.55元現金股利,盈餘配發率90.56%,以昨天收盤價57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6.22%。廣達2月營收達628.62億元,月減26%,年減2.2%,廣達表示,2月筆電出貨190萬台,較1月的260萬台衰退,但與去年同期差不多,預期3月業績將恢復正常,因為是季底鋪貨效應。廣達預估,第1季筆電出貨量季減20%至25%,進入淡季。

廣達去年全年營收1.02兆元,年增0.5%,毛利率4.27%,年減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1.39%,年減0.33個百分點。去年第4季營收3,166.05億元,季增12.23%,年增12.38%,毛利率4.1%,季減0.29個百分點,年減0.1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1.42%,季減0.15個百分點,年減0.9個百分點。展望今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先前表示,廣達成立逾30年、是壯年的公司,去年業績超過1兆元,順利達陣。

2018-10-23 經濟日報 廣達今年EPS 挑戰4元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廣達(2382)受惠蘋果高階筆電邁入大量出貨期,加上蘋果Apple Watch熱賣,又有伺服器業務護體,法人看好該公司第3季每股純益可望超過1元,攀上四季來高點,全年每股純益有望挑戰4元,創近三年新高。 廣達向來不評論法人預估的財務數字。法人指出,以廣達第3季NB出貨990萬台、伺服器出貨58萬台估算,廣達第3季毛利率將來到4.5%,優於第2季,為近五季來最佳;單季營益率估達1.6%,明顯優於第2季的1.16%,為近四季高點。

法人樂觀預期,廣達第3季每股純益可望超過1元,全年每股純益挑戰4元,為近三年新高。廣達9月營收為931.8億元,月減6.1%、年減5.8%,為今年次高;第3季營收為2,821.52 億元,季增35.5%、年增 2.1%,為歷史同期次高;前九月營收為7,113億元,年減3.8%。廣達9月NB出貨量為350萬台,月增2.9%、年減16.6%;第3季NB出貨量為990萬台,季增7.6%、年減13.9%。市場預估,受惠於近期新台幣貶值,廣達可望有可觀的業外匯兌收益;第4季進入電子業傳統旺季,營運持續看俏。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看好AI在智慧製造、醫療、城市、企業端和交通等五大領域應用。面對AI應用迅速成長,林百里指出,過去研發是為18個月後準備,現在已拉長30多個月,提前布局三年後的AI市場,對於AI布局志在必得。 林百里認為,繼工業革命、數位革命後,AI將會是最後一波革命,「革命會造福人,但也會讓部分的人失去競爭力」。

研究報告顯示,十年後有三成工作將被AI取代,雖然會產生社會問題,但這些問題還是得交給政府解決,目前廣達部分產線已有八成由機器取代,就連機器手臂廣達都是自己做。林百里強調,AI的商業模式與過去完全不同,而且AI是全面性的整體解決方案,發展模式與過去NB代工模式不同。廣達昨日收47.75元,下跌0.15元。

2018-10-23 科技網-廣達打算將更多產品生產線轉移回台 / 廣達傳將大舉購置廠房 生產線回流連鎖效應引爆

李立達
美中貿易戰延燒,製造業加快分散風險的腳步,業界傳出NB與伺服器重量級廠商廣達將在台灣擴大生產線,不僅將部分伺服器產能移回林口總部對面的廠房,近期更傳出廣達計劃外購廠區,目標面積達2萬坪,相當於8座足球場大小。廣達獵地動作引起業界側目,預估台灣工業用地價格將進一步上揚。

廣達位於華亞科學園區的研發總部對面原本已有林口廠,面積約1萬坪,目前僅提供少部分產品試產及關係企業使用,在美中貿易戰後,已開始架設伺服器生產線。讓業界感到驚訝的是,廣達除手中已有1萬坪的廠房外,還積極尋覓更多廠房,外傳將再找2萬坪面積廠房,目前廣達僅有出貨至美國的伺服器會受到加徵關稅影響,NB與其他消費性電子尚未被波及,如今廣達提前獵地,可能代表廣達會將更多產品生產線轉移回台,不僅將帶動工業地價,更將引爆搶工大戰。

對於將另購廠房土地消息,廣達表示,仍屬規劃階段,由於客戶對於美中貿易戰發展有疑慮,必須先行規劃,然土地大小與實際購入狀況尚未確定。近期台廠持續在台擴大生產線,除了看好台灣勞工品質與效率的優勢,大陸製造環境轉變更是主要推手,由於大陸工資持續上漲,加上沿海土地取得不易,製造業不斷被迫西進,然加計運費,製造成本卻更高。

以重慶為例,NB代工廠廣達、仁寶、英業達、緯創已全數到齊,歷經10年迄今,當地建立的NB供應鏈仍不完整,零組件設廠重慶的比重仍偏低,即使是西進,多數也以租廠為主,而非購地設廠,主因當地政府補貼運費是交由品牌或ODM廠,零組件廠必須分擔遷廠成本與風險,以NB產品的低毛利結構並不划算。 大陸製造環境轉變,擴大台廠危機意識,金屬機殼大廠可成在台灣已增至3座廠,除了原本台南永康的仁愛廠及台南科技工業園區廠房之外,永康科技工業園區廠房也於2017年完工量產,台灣規劃產能倍增。至於NB軸承龍頭廠新日興在新北市樹林也已設置3座廠,最新的樹林三廠於2017年11月開始啟用。

美中貿易戰開打,讓台商回流速度如同開啟閘門般波濤洶湧,業者指出,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客戶要求供應商提出遷移廠區的評估報告,在7月美國開出2,00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清單後,被列入的產品供應商,遷移廠區成為既定推動計畫,且持續加快,遷移幅度也擴大。由於美國2,000億美元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伺服器與網通產業首當其衝,廣達、英業達、緯創、智邦、中磊等廠商都開始遷移大陸產能,除了緯創尚未表態外,其餘各廠都表示將回台擴大產線,其中,英業達已購置宏達電原本在桃園的廠區,廣達有林口廠房,智邦則表示,正洽談購置廠房事宜。

2018-10-20 經濟日報 蘋果推新品 廣達、大立光營運吃補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
蘋果將在10月30日舉行今年第二場秋季新產品發表會,預料蘋果將推出低價版的MacBook或更新版的MacBook Air,以及兩款新的平板電腦iPad Pro。台廠供應鏈將受惠,鴻海除了是iPhone最大代工,還身兼iPad Pro和筆電組裝供應廠。iPad Pro上市有利和碩與仁寶,由於新款iPad首次採用Face ID,可望帶動大立光營收;另一家筆電代工廠廣達也是新機主要受益業者。

外電傳出,蘋果可能在發表會推出新款低價版MacBook,螢幕尺寸升級為13吋,支援指紋辨識(Touch ID),定價落在999美元,主打教育市場低價筆電。iPad Pro將有11吋和12.9吋兩款,採用四邊的窄邊框,首度搭載Face ID,改用USB Type-C介面。 法人指出,廣達與鴻海一直是蘋果筆電主力代工廠,比重通常為7比3,鴻海營收主力以新款iPhone為主,蘋果筆電新產品的受益程度以廣達較大。從iPad Pro產品來看,鴻海應該仍為高階12.9吋的主力代工廠,至於非高階產品則和碩與仁寶有機會分食。法人預估,新款iPad Pro對仁寶的營收貢獻度較大。

廣達9月營收為931.85億元,月減6.1%,年減5.8%。9月營收降低,主要是產品組合不同,廣達9月筆電出貨350萬台,較8月的340萬台成長。第3季筆電出貨990萬台,季增70萬台,符合預期。展望第4季,廣達說,第4季有客戶高單價的筆電新產品要鋪貨,因此還不錯,但是歐美耶誕節銷售從11月下旬起跑,12月出貨會下滑,第4季筆電出貨量會較第3季小幅衰退。除筆電外,法人表示,蘋果第四代Apple Watch熱賣,主力供應商廣達產能供不應求,仁寶更將在11月加入供貨行列。

發表迴響